2022-07-20 09:11 宁夏健康网
10岁的晓明(化名)一放暑假就开始在游泳馆学游泳。几天前,小明游泳回来告诉妈妈,感觉耳朵里面闷闷的,一直嗡嗡作响。妈妈以为孩子是玩水的时候耳朵进水了,就用棉签给他掏了掏耳朵。这两天晓明又说耳朵特别痛,妈妈这才把他带到耳鼻喉科检查。经过检查以及仔细询问病史,确诊晓明患上急性中耳炎。
“三伏天,游泳戏水的人多了,耳病的发生随之增多,最多见的就是外耳道炎和中耳炎。如果游泳后,出现耳朵疼痛,甚至流水流脓、耳鸣、眩晕、听力下降等情况,应尽快到医院检查。”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斌提醒说。
游泳时这样做护耳
在游泳之前,最好去医院给孩子做个耳道检查,因为不少患儿耳内堆积着不少耳屎,不清理就直接下水,容易引起外耳道炎。
“呛水是耳朵炎症的罪魁祸首,尤其是咽鼓管还未发育成熟的儿童,游泳时应戴上耳塞、鼻夹等防护措施,尽量避免跳水和扎猛等容易呛水的动作。”邓斌医生建议。
此外,有呼吸道感染、中耳炎、鼻窦炎发病期间以及有鼓膜穿孔病史的孩子,尽量不要去游泳,以免病情加重。如果孩子曾经有过反复耳部感染史,或者做过耳部手术,水进入耳朵引起感染的风险就更大了。
急性中耳炎不能拖
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朵经常流液、耳痛,还发出异味,耳鸣、耳闷、听力逐渐下降等,有的患者检查会发现鼓膜穿孔。年幼的患儿因为不会表达,常表现为无缘无故地烦躁、哭闹、用手摸耳朵。
“一旦发生急性中耳炎,应尽早到医院耳鼻喉专科及时就诊、彻底治疗,不要拖成慢性中耳炎。儿童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彻底治愈,可能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一定损伤,甚至引发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。遇到中耳炎急性期耳朵流脓的情况,可先口服抗生素、3%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耳道、合适的抗生素滴耳液滴耳,待炎症控制住后,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,较大的穿孔可通过手术来修补。”邓斌医生介绍。
呛水后小心中耳炎
夏天是一年中中耳炎高发的季节,最常见的感冒诱因外,鼻炎、咽炎、游泳耳朵进水、掏耳朵方式不当和用力擤鼻、外伤等也是引发中耳炎常见的原因。
我们的外耳道与中耳之间是有鼓膜阻隔的,鼓膜没有穿孔的情况下,是可以阻挡异物以及细菌进入中耳的。一般洗澡、游泳导致的外耳道进水不会引发中耳炎。但如果游泳过程中发生呛水,导致卫生不达标的水通过鼻腔或者口腔进入咽鼓管,细菌又通过鼻咽部的咽鼓管到达我们的中耳,才有可能引发各种中耳炎。
相比成人,儿童游泳时更容易患上中耳炎。“对于初学游泳的儿童来说,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。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,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,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。如果一旦游泳呛水,水中的细菌更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,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,使其水肿感染,导致中耳积液、阻塞,分泌物流不出来。另外,孩子在游泳池泡久了,容易感冒受凉,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也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。”邓斌医生解释说。
小贴士
耳朵进水怎么办?
耳朵进水,当心“掏”出外耳道炎
有些人在耳朵进水后,习惯用手指或棉签等工具掏挖,用力不当后,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,细菌入侵,局部肿胀疼痛。另外,如果外耳道内有耵聍栓塞,耵聍遇水涨大后也会刺激外耳道引起疼痛,不洁物质浸泡也易引起耳道皮肤炎症,这些都容易导致急性外耳道炎的发生。
外耳道炎发病期间常伴有耳朵疼痛、耳道肿胀堵塞、暂时性听力下降及耳道流脓等症状,疼痛通常突然发生,迅速加剧。同时,耳朵里的耵聍、耳道皮肤的肿胀和相关的脓液一起堵塞耳道,常会造成暂时性的传导性听力损失。急性外耳道炎的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滴剂,例如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滴耳液、甾体滴剂等。
另外,当游泳、洗头时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,长时间的浸泡及挖耳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,也可引起细菌感染,导致外耳道疖、弥漫性外耳道炎,外耳道疖破溃时可有脓液流出。
游泳后,耳道内如果积水,可将头偏向一侧,使耳道口朝下,单足跳跃数次,配合甩头、按压耳屏等动作,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。万一进水,可以用棉签轻轻地沾沾水,不要用力掏耳朵,以免损害外耳道。游泳时鼻子若不慎进水,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,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,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,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用力擤鼻涕,以免引起耳鸣或作为感染源从鼻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耳朵,引起中耳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