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3-29 21:48 宁夏健康网
而中国女人对婚姻的失望,基本都能在这部剧中有所体现,在矛盾的背后,是苏家三个男人的一些“问题”。
新浪女性特邀知名演员李念、情感导师许川、咨询师卢悦一起聊聊剧中这几个人物。
-
关键词:幼稚、巨婴男
剧中代表人物:苏明成
一个被宠大的巨婴男,在大家的眼里就是一个“长不大的孩子”,三十多岁还没断奶,买房换车都是花父母的钱,欠着家里的钱,开着几十万的车。
苏明成是宠老婆的, 但是他的幼稚,情绪化,遇事冲动,让剧中他和朱丽的婚姻不堪一击。
以明成为代表的这类巨婴男生活中也会有。
就像是剧中那句很能辨别的台词,他们会经常将“我妈说“”我妈说”放在嘴边。
剧中的明成是因为受到原生家庭教育的影响,他之前被母亲保护的很好,没有机会成长。
但是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善良的,他爱妻子,母亲去世后,对父亲也是真心的照顾,犯了错会有悔悟的态度,浪子回头金不换。
从我扮演的朱丽角度来讲,朱丽从小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,在苏家矛盾全面升级前,她还是跟明成恩爱,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。
但是苏家矛盾全面爆发,打破了她平稳的生活,要还债,要追求家庭合睦。
正如大家看到的,剧中每个人都不完美,明成打了明玉,朱丽以为这就是兄妹两个的矛盾,没有考虑到明玉的伤情,全心想救出明成,但是当看到明玉的伤情,她突然明白是明成的错。
剧中的这些角色有亮点也有瑕疵,从结局不难看出,整个过程大家其实一直都在成长。
-
关键词:愚孝、中国式长子
剧中代表人物:苏明哲
苏家大儿子苏明哲,海外精英,算是平常人家飞出的金凤凰。然而,当他从美国回来处理家庭事务,我们发现这位从小智力超群的“好孩子”并不像人们认为地那么“有智慧”。
他回到家中,穿上“长子身份”这套外衣,努力扮演一个有担当的大哥,甚至都没有去思考当时的处境是否允许这么做。
我在看这部剧时,最不喜欢的人就是苏明哲,因为他身上综合了苏大强和苏明成的缺点。
苏明哲有很大的自我认知偏差。
他和苏明成一样,都是被家里宠坏的孩子,不过他们的表现方式不一样。
苏明哲是掂不清自己的分量,经常把话说地特别满,但他最终却什么都做不到。
比如在剧中他答应接老爸去美国,后来他失业了,也要不顾一切把老爸接过来。
看似很孝顺,但这是对自己能力的错估,要不是吴非用自己和孩子相要挟,这个家直接就被苏明哲的自大毁了。
他还喜欢把问题都扣到别人身上,从来都不会反思自己。
这类人的口头禅是:你太让我失望了——这是典型的外部归因,经常用这句话的人往往都比较自私,还喜欢用胁迫的方式迫使别人承认错误。
生活中这类型的男人往往会使妻子过得很辛苦。
如果我是吴非,面对苏明哲这种自私自大的人,想要改掉他坏毛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去经历失败,并让他在乎的人看到失败。
自大的背后是缺失,想办法化解他的缺失。
苏明哲给出那些承诺,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对家里有愧疚感,觉得自己亏欠家里。如果能化解掉他缺失的那一部分,他就不会那么固执,想问题也就会更成熟了。
-
关键词:自私、冷漠
剧中代表人物:苏大强
“北有谢广坤,南有苏大强”。被妻子压了半辈子的苏大强,在妻子死后,彻底开启了作妖之旅,骨子里的自私怯懦,冷漠凉薄展露无疑。
面对女儿和妻子的争吵,苏大强从未试着协调,总是置身事外,去看报纸、上厕所;妻子去世后,明玉与明成吵架,他觉得与自己无关;但要是事关自己的好处,有没有新衣服、好吃的,能不能去美国,有没有新房子,他可就不愿置身事外了。
苏大强这样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深深影响了孩子们,苏家三个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的状态,原生家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。
同在一个家庭长大,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三观?
就是因为,父母给孩子的期许是不一样的,而子女一生都要负责解决父母对自己的期待,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。
苏家三兄妹,他们都没有太好地学会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冲突。
老大和稀泥,老二爆粗,老三控诉,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就对于亲密关系是无解的,所以他们没有好的模板,去应对亲密关系的冲突。
对苏明玉来说,父母 “重男轻女”对她最大的伤害就是自我价值的虚无。
因为我们自信的根基起源于这样一个确信:父母是希望我来到这个世界的,我的存在,对他们是有意义的。
我们每个人成年后,在婚姻中有机会可以重建这种依恋。
在心理学上认为婚姻不是享受,也不是一种经济制度,而是一种获得自我疗愈的成长之旅。
夫妻之间可以构建一个疗愈的空间,可以通过深层的情感沟通,打开自己的创伤,获得一种“矫正性”的情感体验。
什么是“矫正性”情感体验?
举个例子:苏明玉最缺的就是自己的存在感被认可,除了事业的成就,可以给她一部分的价值感以外,她的男友在情感中也可以给她另一半的认可,这种认可是她以前稀缺的,这会让她一直未能发展的自我价值感会得到疗愈,并重新成长。